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委员风采
一根韭菜串起的致富路——记灵武市政协委员、绿久农牧 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素琴
2025-09-02 08:50:15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  马素琴在韭菜地里劳动。(图片由委员本人提供)

  清晨5时,灵武市郝家桥镇上滩村的韭菜地里,露水在叶尖凝成晶莹的露珠。马素琴蹲在田埂上,指尖轻抚过带着泥土气息的翠绿叶片,目光扫过连片的大棚、露地与小拱棚,像打量着自己的孩子。从农资店老板到种植大户,从合作社理事长到灵武市政协委员,近十年间,这根纤细的韭菜,不仅串起了她身份的蜕变,更串起了上滩村500多户农户的致富路。

  从农资店到试验田:把论文写在土地上

  2012年,马素琴在村口开了家农资店,那时每天迎来的不是客商,而是满身泥土的乡亲。“小马,你看我这韭菜叶子卷得像麻花,是不是得病了?”60多岁的王老汉揣着一把蔫巴的韭菜,蹲在店门口急得直搓手。这样的场景,几乎每天都在上演。

  “500多户人家,守着好地却赚不到钱,问题就出在技术和销路。”马素琴把农资店的柜台当成讲台,白天背着喷雾器跟着农户下地,手把手教他们配比农药、调控棚温;晚上就在灯下翻农业书籍,把防治韭蛆的配方、控旺增产的技巧整理成通俗易懂的“土教材”。有次为了弄清韭菜韭蛆的发病规律,她连续大半年奔波遍寻药方,每隔一周就记录一次变化,直到把发病曲线画得清清楚楚。

  解决了种的问题,卖的难题又摆在眼前。那时上滩村的韭菜大多局限在宁夏范围内,种植户自找渠道销售,遇上行情不好,低价抛售是常事。2016年,为了让宁夏韭菜走出本地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马素琴带着样品,坐火车跑遍全国各地。她一边考察市场,了解各地对韭菜品质、规格的需求,一边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。回来后,马素琴自己掏钱购置了分拣设备,在自家库房门口搭起临时分拣点,凭着一股韧劲,凑出了第一车符合外地市场标准的韭菜。

  自那以后,只要有空闲时间,马素琴就奔波在全国各地学习、考察。辽宁沈阳的早市、山西太原的批发市场,都留下了她的身影。2017年,上滩韭菜的外销渠道已经拓展到12个省、市,农户亩均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。

  在乡亲们沉浸在增收的喜悦中时,马素琴却盯着账本犯了愁。“冬天棚里的韭菜能卖到4元一斤,可开春后一断档,客户全被河南韭菜抢跑了。”她在笔记本上算了笔细账:如果能实现全年供应,每亩地年收入能再增8000元。这个念头刚说出口,就遭到家人一致反对。“农资店一年稳赚十来万,折腾土地干啥?”儿子指着她手上的老茧劝道,“你一个女人家,哪扛得住风吹日晒?”

  马素琴却铁了心。2017年春天,她关掉经营多年的农资店,拿出全部积蓄注册成立绿久农牧专业合作社,一口气流转30亩地,成了村里最大的“韭菜老板”。“我就是想试试,把教给大家的理论,在自己地里种出个样子来。”马素琴说。

  从地头到远方:让韭菜长出更多可能

  经过4年的摸爬滚打,马素琴在一次次试错中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种植与销售经验。2021年,她看准时机,果断流转230亩土地,决心带着乡亲们一起大干一场。在她的带动下,种植户拧成了一股绳,当地韭菜产业也逐步走向规模化。

  “以前论捆卖,现在论盒卖,超市里能多卖2元一斤。”马素琴拿起一盒印着“尚品上滩”商标的韭菜,包装盒上不仅有二维码追溯信息,还有绿色食品认证标志。为了打响品牌,她带着韭菜参加各类农交会,在宁夏农交会上,有东北客商尝了一口她带来的韭菜,当场签下了全年供货合同。“你们的韭菜有股清甜味,在东北肯定好卖。”客商的话让马素琴心里比蜜还甜。

  如今的绿久农牧专业合作社,已经从最初的230亩地扩展到1200亩,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,年销售量稳定在2000吨,销售额突破千万元。社员们的口袋鼓了起来,村里盖起了一排排新瓦房,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种韭菜。30岁的返乡青年李阳,用种韭菜赚的钱买了小轿车,成了村里的“新农人”。

  马素琴的办公室里,最显眼的不是墙上的奖牌,而是一张摊开的中国地图。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被红笔圈了起来,旁边标注着“冬季适宜种植区”。“这些地方冬天能种韭菜,我们计划搞‘飞地种植’,让上滩韭菜真正实现全国全年供应。”她指着地图上的红圈,眼里闪着兴奋的光。

  这个想法源于2022年冬天的一次发货。有北京客户在腊月里要货,可北方的大棚韭菜产量有限,她眼睁睁看着订单落到了云南菜农手里。“当时就想,如果我们能在南方建种植基地,冬天也能供货,市场就跑不了了。”马素琴说干就干,当年冬天她去云南考察,和当地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,计划先试种200亩,用上滩的种子和技术,产出的韭菜统一打“尚品上滩”品牌。

  除了拓展种植版图,马素琴还在琢磨韭菜的深加工。她带着技术员去内蒙古考察韭菜花酱生产线,去山东学习脱水韭菜加工技术,甚至请来了宁夏大学的食品专家,一起研发韭菜相关的深加工产品。光卖鲜韭菜附加值低,要是能做成韭菜花酱、脱水韭菜,不仅能延长保质期,还能提高好几倍身价。

 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马素琴又捡起了书本。每周三晚上,她雷打不动要参加电商培训,对着电脑屏幕练习直播带货。第一次直播时,她紧张得说不出话。现在她已经能熟练地对着镜头介绍:“家人们看过来,这是我们上滩的头茬韭菜,早上刚割的,带着露水呢。”

  夕阳西下,合作社的晾晒场上,刚收割的韭菜散发着清冽的香气。马素琴拿起一把韭菜掂量着,叶片上的露水折射出七彩的光。“你看这韭菜,根扎得越深,长得越旺。”她笑着说,“咱农民的根扎在土地里,只要肯下功夫,日子就能像这韭菜一样,一茬比一茬旺。” (记者 毕 竞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